
春天里的小熊猫
2月2日,在广州香江野生动物世界,一只小熊猫在花丛中四处张望。(新华/刘大伟)

江豚的微笑
4月18日,在中科院武汉白鳍豚馆,一头“微笑”的江豚将脑袋探出水面。俗称“江猪子”的江豚,生活在长江中,因其稀少曾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长江江豚,估计仅存千余头,并正以每年5%至10%的速度锐减。(新华/程敏)

小北极熊
6月30日,出生117天的我国首例人工繁育孪生北极熊姐妹在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首次公开亮相,与游人见面。这是一只小北极熊在吃东西。(新华/张超群)

熊猫放归
10月11日,我国第一只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放归,此举标志着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华/李桥桥)

雪地里的东北虎
11月19日,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散放区,两只东北虎在雪地上嬉闹。2012年,园区内1067只东北虎已全部完成DNA检测,使我国首次实现人工繁育东北虎DNA检测全覆盖。(新华/王建威)

猩猩的妈妈
11月20日,在济南市动物园猩猩馆,小猩猩趴在杨莹身上。从2010年7月起,杨莹给新到济南市动物园的4只小猩猩当起了“妈妈”。她说,饲养小黑猩猩比养自己的孩子还要累,但看着它们一天天健康成长,心里有一种自豪感。(新华/郭绪雷)

光影天鹅湖
随着天气转冷,千余只大天鹅陆续集结于青海湖栖息越冬,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重现“天鹅湖”景观,栖息于青海湖的大天鹅种群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11月27日摄)。(新华/韩瑜庆)

哀怨
10月20日,一位西安市民给一只家养的小狗喂食,一只流浪猫在旁边观看。(新华/李一博)

给缉毒犬洗澡
6月21日,在乌鲁木齐海关缉毒犬基地的小院里,训导员吕华给缉毒犬“卡迪”洗澡。“卡迪”所在的缉毒犬队主要负责乌鲁木齐海关关区5600公里边境线上的17个边境口岸、12个二类口岸、2个国际航空港口岸的毒品查缉工作。缉毒犬队的训导员与它们并肩战斗,并负责训练和照顾它们的日常生活。(新华/王菲)

喵吧
12月13日,“喵吧”咖啡屋的主人高明与一只猫玩耍。25岁的高明从儿时起就对猫有很深的感情,上大学时毅然报考了宠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对猫咪“爱不释手”的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在哈尔滨创建了自己的“猫吧”,她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集结爱猫的朋友,推广“科学养猫”的理念,让人与猫能够和谐相处。(新华/王凯)

送小白鹤回家
今年4月21日,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周海翔教授接到辽宁康平卧龙湖自然保护区一位老乡的电话,说保护区附近有一只白鹤被盗猎者放置的鸟夹夹伤右脚趾,与鹤群走散。周海翔和志愿者们迅速将这只受伤的白鹤带回沈阳。为它做截趾手术,并于今年11月将小白鹤送往鄱阳湖,放归鹤群。
这是11月18日,周海翔为白鹤寻找食物。(新华/杨青)

斑海豹母子
2月16日,一只刚出生不久的斑海豹在吃奶。从2月10日起的一星期内,在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已有4只斑海豹出生,另外还有6只斑海豹待产。(新华/闫平)

企鹅幼儿园
1月11日,一只企鹅宝宝的“父亲”(右一)在企鹅“幼儿园”外向里张望。当日,哈尔滨极地馆的企鹅“幼儿园”正式开园,4只40多天大的企鹅宝宝将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度过童年。(新华/王建威)

受伤的小鹰
11月15日,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边防派出所的干警在喂养一只受伤的小鹰。近年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野生动物生态链逐渐恢复,黄羊、狐狸、野兔、狼等野生动物时常可见。(新华/任军川)

狗狗步行筹款日
11月25日,在香港慈善团体救狗之家和迪士尼联合举办“狗狗步行筹款日”活动中,一名活动参与者呼吁人们领养被遗弃的狗。(新华/赵宇思)

狮虎兽
2月28日,与狮子同胎产下的罕见虎狮兽在诞生第65天亮相江苏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虎父狮母的“虎狮兽”头像狮子,有像狮子一样的鬃毛,身体像老虎,有类似虎皮的褐色斑。它们比狮子更“会”爬树,又像老虎一样能游泳,其性情更接近老虎,比较凶猛,它们的外形更像是一类全新物种。
老虎与狮子之间交配受孕的成功率仅为1%-2%,成活率仅有五十万分之一,且天生免疫力低下,基因排斥厉害。此前,我国还没有繁育虎狮兽成体的先例。(新华)